返映遊樂園 Logo返映遊樂園

© 2025 返映遊樂園

返回總覽
《從無話不談到報喜不報憂:孩子與父母之間,陪伴如何在成長裡悄悄改變》

《從無話不談到報喜不報憂:孩子與父母之間,陪伴如何在成長裡悄悄改變》

返映遊樂園返映遊樂園
2025/6/12

小時候的我們,什麼都想和媽媽說

還記得小時候,每天放學回到家,第一件事不是趕快把書包丟到房間,而是迫不及待地跑去找媽媽。

「今天老師誇我字寫得很整齊!」

「下課跟同學一起玩跳繩,我贏了!」

「王X璇又欺負我」

那時候的我,什麼小事都想和她分享。哪怕只是校園裡的一句玩笑,或考試時寫錯了一個字,都覺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消息。

媽媽也總是耐心聽著,不管那一天她在工作上多麼疲累。她會在廚房切菜的時候,聽我叽叽喳喳地講個不停,有時候還會跟著笑出來。那是一種很單純的親子陪伴,沒有任何顧慮。那時候,我深深覺得,家就是最安全的地方。

長大之後,親情裡開始有了距離

可是,長大以後,好像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。

離開家去外地念書、工作,生活開始有更多自己要承擔的責任。回家的次數少了,能和父母聊天的時間更少。


慢慢地,我發現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,什麼都和媽媽說。

遇到挫折,總覺得「不要讓她擔心」。

遇到煩惱,會想「反正她也不懂」。

即便有開心的事,也會在心裡挑選一下,覺得「這個太小了,不值得特別講」,「等有升遷、加薪這種大事,再告訴她好了」。


久而久之,我和媽媽之間的分享,變成了「報喜不報憂」,甚至連喜訊也分大小。她聽到的世界,永遠只有我人生中最光鮮亮麗的部分。而我,卻把那些日常裡的快樂與心酸,全都默默藏起來。


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時刻?明明手機拿在手裡,想傳訊息告訴父母一些生活裡的事,但打到一半卻又刪掉,最後什麼都沒說。

陪伴的形式會變,但愛一直都在

我知道,媽媽其實還是默默關心著我。

有時候她會突然打電話來,只是問一句「最近還好嗎?」

她也會在我回家時,習慣性地多煮一點菜,怕我吃不夠。

在我要北上的時候,準備很多菜讓我帶上去。

雖然我們的交流方式改變了,但愛並沒有消失。只是,我們彼此都在學習,用不同的方式去陪伴。


或許,陪伴不再是像小時候那樣,無話不談、鉅細靡遺。

它可能變成偶爾的一通電話、一句「天氣變冷了要多穿衣服」、一張飯桌上的座位。

這些細微的舉動,其實就是父母一直在的證明。


如何重新找到和父母的連結

有時候,我會想:我們是不是可以做點什麼,讓親情裡的距離縮短一點?

後來我嘗試了一些小方法,也慢慢發現,其實要重新靠近父母,並沒有想像中困難。

  • 創造一點點儀式感
    比如固定週末打一通電話,或是每個月安排一次家人聚餐。這些規律的小約定,就能讓彼此有機會更新彼此的生活。
  • 分享一個小片段,而不是完整故事
    父母可能真的不懂我們職場上的專業細節,但他們能理解情緒。像是「我今天雖然很累,但主管肯定了我」,比起一整段複雜的職場情境,更能讓他們感受到你的喜悅。
  • 傾聽他們的日常
    很多時候,我們只顧著想著「該不該說」,卻忘了也要問「他們最近過得怎麼樣」。
    主動聽聽他們聊鄰居的新鮮事、他們最近看的電視劇,會讓關係變得更平衡。

這些小小的互動,不一定能完全消除代溝,但能慢慢地修復距離。

親情,是我們最不該忽略的支持系統

在外面闖蕩的日子,我們都希望自己能獨立、能撐住一切。但回頭看,陪伴其實不一定要轟轟烈烈。有時候,是一通電話;有時候,是一頓家常飯;有時候,只是一句簡單的「辛苦了」。

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,都是親情裡最真實的力量。

返映遊樂園一直相信:幸福並不是一個最終的結果,而是一次次靠近彼此的過程。

或許我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,什麼都和父母分享。但只要心裡還留著一個位置,願意去表達、去傾聽,愛就會一直在。


🌿 你呢?最近一次,讓你想告訴父母卻最後沒有說出口的事,是什麼?

歡迎在留言區分享,讓我們一起看看,原來我們的故事有這麼多相似的地方。

👉 如果你也想透過更多真實的陪伴,和家人一起創造溫暖時刻,可以看看 返映的活動,或加入 返映 LineIG,我們一起守護親情裡的溫度。